原標題:
教育部:十年來全面啟動基礎學科拔尖計劃2.0(主題)
形成基礎學科拔尖人才“梯隊網絡”(副題)
工人日報-中工網記者 于忠寧
今日,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,在介紹十年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相關情況時,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,十年來,我國全面啟動基礎學科拔尖計劃2.0,探索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“中國范式”,累計吸引1萬余名優秀學生投身基礎學科,形成了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“梯隊網絡”,為走好自主人才培養之路,為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筑牢基礎。
吳巖表示,十年來,“學生忙起來、教師強起來、制度硬起來、質量高起來”成為高等教育戰線的普遍共識和努力方向。
近十年,我國以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“雙萬計劃”為牽引,共認定8031個國家級、8632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,遴選認定首批3559門國家級一流課程;連續三年評選教學大師獎、杰出教學獎、創新創業英才獎,評選出姚期智、張伯禮、林毅夫等一大批在高校一線作出杰出貢獻的“大先生”,有效激勵、引導廣大教師提升教學能力、潛心教書育人。從教育思想、發展理念、質量標準、技術方法、質量評價等人才培養范式進行全方位改革。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,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,面對世界高等教育發展作出了教育應答、時代應答、主動應答、中國應答。
吳巖介紹,十年來,教育部持續深化對新工科、新醫科、新農科、新文科的建設,全面啟動基礎學科拔尖計劃2.0,在77所高校布局建設288個學生培養基地,累計吸引1萬余名優秀學生投身基礎學科,形成了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“梯隊網絡”。
據介紹,新工科建設方面,我國累計實施1457項新工科項目,累計支持1100多所本科院校與近800家企業合作立項3.7萬項,企業提供經費及軟硬件支持約112億元;新醫科建設方面,定位“大國計”“大民生”“大學科”“大專業”,強化醫學生培養的道術、仁術、學術、技術和藝術,醫教協同構建以“5+3”為主體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國家制度;新農科建設方面,從宏觀、中觀、微觀層面構建起新農科建設完整體系,設立首批407個新農科實踐項目,支持48所高校開設種子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,有力支撐引領新農業、新農村、新農民和新生態建設;新文科建設方面,明確構建世界水平、中國特色文科人才培養體系總體目標,布局關鍵領域人才培養,在29所高校設立了70個文科類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基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