潤物無聲,最為致遠是家風
朗讀者:劉人杰
朗讀者:田瑩瑩
人皆有家,有家就有家風。好家風有助于子女成長成才,好家風必然會影響到學風、民風、政風,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,這是民族興旺發達、國家繁榮昌盛的必要條件。
我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中,人們注重家風的建設,也因此催生出了一系列的“家風詩”,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。今天朗讀匯就與大家共同讀一讀,下面這三首著名的“家風詩”,領略詩句背后的動人故事。
一個冬日夜晚,陸游倚在書桌旁讀書,其幼子子聿在一旁嬉戲玩耍。陸游讀古人文章深受啟發,即召來子聿共讀,為其細講書中道理。冬夜講詩,興致恰到好處時,陸游便揮筆寫下這首《冬夜讀書示子聿》。
冬夜讀書示子聿
古人學問無遺力,
少壯工夫老始成。
紙上得來終覺淺,
絕知此事要躬行。
這首詩告訴人們在學問中下功夫,必須得歷經多年才能有所成就,因此不要因為一時沒有成績而心生不滿。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,實踐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。詩中鼓勵勤奮務實的家風,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。
潘岳是西晉著名美男子,因杜甫的一句:“恐是潘安縣,堪留衛玠車!笔廊吮阋耘税卜Q之。在文學造詣上潘岳與陸機并稱“潘江陸!,古語有云“陸才如海,潘才如江”。
潘岳在仕途上不得意,便醉心于詩文,以詩抒志,留下了諸多名篇佳作,這首《家風詩》更是開啟了后世文人以詩文警肅家風的潮流。
家風詩
綰發綰發,發亦鬒止;
日祇日祇,敬亦慎止;
靡專靡有,受之父母。
鳴鶴匪和,析薪弗荷;
隱憂孔疚,我堂靡構。
義方既訓,家道穎穎;
豈敢荒寧,一日三省。
潘岳寫作本詩,強調“家風不可忽視,家訓不可小覷,人品十分重要,習慣決定人生”,申明人在青少年時就必須學會“愛己、孝親、尊神、敬祖、勵志、修身、養德、立行”的優良品質,對后世影響巨大。
《觀家書一封只緣墻事聊有所寄》是清代著名文人、大臣張英所做,這首詩通俗易懂,詩的來歷也是家喻戶曉的一段佳話。
清代康熙年間,張英的老家人建房子時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,對于宅界,誰也不肯相讓。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,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。于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助。張英收書后批詩一首云:
觀家書一封只緣墻事聊有所寄
千里修書只為墻,
讓他三尺又何妨。
長城萬里今猶在,
不見當年秦始皇。
張家人豁然開朗,退讓了三尺。吳家見狀深受感動,也讓出了三尺,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。張英詩中所表現的人生觀的豁達,對于身外財物的大度,都為后世樹立了立身行事的準則,人生短暫,物質需求的滿足也并不持久,何須為此大動干戈,精神財富的自足才能使人受益終身。
優良家風,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的積淀,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,是傳統士大夫精神追求的結晶。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家風融入新時代家風建設之中,營造出中國鐵建家風文化,凝聚起千萬鐵建家庭助力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強大力量。
。ㄖ袊F建職工e家)